車企瞧不上代工,但是轉型為代工廠恐怕是二三線車企難以避免的結局。
近日,奇瑞與蘋果供應鏈龍頭企業立訊精密共同簽署了《戰略合作框架協議》。雙方擬共同組建合資公司,從事新能源汽車的整車研發及制造,其中立訊精密持股30%,奇瑞新能源持股70%。
外界普遍認為,立訊精密與奇瑞的合作是在為代工蘋果汽車做準備。
根據此前的報道,首款蘋果汽車的售價預計在10萬美元左右。新車將在今年完成設計,2024 年完成功能的開發,2025 年進行測試,2026 年發布上市。
以這樣的進度來看,蘋果應該在明年就要選定代工廠了。
為了爭奪蘋果汽車的代工訂單,兩大代工廠立訊和富士康都在積極布局汽車生產業務。
立訊選擇與傳統車企奇瑞合作,而富士康則研發了純電平臺、SiC半導體、固態電池等關鍵技術,并從車企招募了高管人才。
富士康推出了MIH模塊化電動平臺
蘋果汽車當然是值得期待的,我們毫不懷疑它將給汽車行業帶來大量的創新。但是,代工蘋果汽車真的是一門好生意嗎?
蘋果吃豬腳也吃面,代工廠只能喝湯
蘋果是全球最強大的消費電子公司,但是并沒有自己的工廠。蘋果只負責設計和銷售產品,中間的生產制造工作都交給代工廠來完成。
iPhone 的橫空出世,讓蘋果進入了全盛時期,iPhone 供應鏈上的公司也都迎來了高速增長。
富士康、立訊、歌爾、歐菲光都曾因為給蘋果代工而成為了明星企業。
但是果鏈更像是一座圍城——果鏈之外的代工廠羨慕高增長,擠破頭也想進去;果鏈上的代工廠苦惱低利潤率,時常掙扎是否要逃離。
蘋果是世界上最賺錢的公司之一,每年的凈利潤接近1000億美元,毛利率超過40%。但這種高利潤率是以壓榨代工廠為基礎的。
蘋果現任CEO庫克以供應鏈管理能力著稱,在他的管理下,果鏈代工廠的利潤率持續下降。
為蘋果代工,賺的純粹是辛苦錢。作為蘋果最大的代工合作伙伴,富士康的毛利率僅有5%-10%。立訊精密的情況稍好一些,毛利率略高于10%。
由于利潤率太低,代工廠仁寶、廣達都選擇主動退出果鏈,不再承接蘋果的訂單。
可替代性太強,代工廠地位不穩
在蘋果的代工模式中,生產設備都是由蘋果出資采購的,代工廠只負責提供場地、采購原材料、組織人員參與生產。
對代工廠而言,好的一方面可以減少固定資產投入,減輕資金壓力;壞的一方面是代工廠的可替代性大幅增加,蘋果隨時可以把設備運走,在其他地方快速組織起生產。
蘋果還常常把同一種產品的訂單分配給兩個代工廠,如果其中一家沒有讓蘋果滿意,很快就會被拋棄。
通過這種模式,蘋果獲得了對供應鏈的絕對的控制權,而代工廠完全沒有反抗的能力。
為蘋果打工,車企沒有興趣
從蘋果對待供應商的方式來看,代工蘋果汽車是一門很難做的生意,對于一線車企來說缺乏吸引力。
首先,代工的利潤率過低。
在汽車行業,主流廠商的毛利率在 15%-20% 左右,個別廠商(比如特斯拉、保時捷)毛利率能達到 30% 左右。車企很難看得上毛利率不足10%的代工業務。
其次,主流汽車廠商很難接受被蘋果掌握控制權。
在相對保守的汽車行業,采用科技公司的整體智能化方案,就會被稱為“失去了靈魂”;如果給蘋果代工,一定會被看作是淪為“蘋果的奴隸”。
在2021年,韓國媒體曾爆料蘋果接觸現代汽車,討論在電動汽車和電池等方面進行合作。但是很快,現代汽車就發布了聲明,明確表示將不會參與蘋果汽車項目。
現代汽車的態度如此堅決,說明雙方的分歧非常大。蘋果的合作方式是主流車企難以接受的。
最終為蘋果代工汽車的,大概率還是傳統的果鏈代工廠。奇瑞與立訊組隊,大概率也是由立訊來主導,奇瑞相當于以技術和閑置產能入股,穩賺不賠。
寫在最后
盡管車企對代工蘋果汽車不感興趣,但是從長期的發展來看,隨著智能化轉型的加速,很多車企將被淘汰出局。
屆時,這些車企的產品會銷聲匿跡,但工廠依然有很大的利用價值,它們很有可能轉型成為新的果鏈代工廠,或者“華鏈”代工廠。這恐怕是二三線車企難以避免的結局。
更多精彩原創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:智能車指北